11月23日,新锐戏剧导演黄盈推出的新国剧《黄粱一梦》在北京正乙祠古戏楼上演,该剧曾于今年7月参加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时连演24场,深受国外观众欢迎。上周四晚,本报邀请20名读者观看了本剧。调查问卷显示,观众对剧中戏曲元素的运用、半文半白台词等都留下深刻印象。此外,观众普遍对剧中卢生想要告老还乡而不能的情节深有感触,最终该剧获得平均分8.5分。
形式新颖贯穿古今
新国剧《黄粱一梦》根据唐传奇《枕中记》改编,讲述了少年卢生感慨人生不如意,遇到吕翁后,在吕翁给他的枕头上睡着,梦中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,梦醒时却发现一锅黄粱饭还未蒸熟。对于这个故事大家并不陌生,想要出新意并不容易。在演出中,导演借用很多中国传统元素,比如三弦伴奏,文言文旁白,还有“水秀、靠旗、刀枪把子、勾脸、戏服”等戏曲元素,在演出后还请现场观众品尝了蒸熟的黄粱米饭。
导演黄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这个戏虽然形式上借鉴了很多传统的东西,但观众一定会看懂。他说:“中国的传统文化很高明,流淌在我们血液中,现在都市生活压力大,人们应该静下心来想想我们究竟在为什么忙碌。”调查问卷中,有4成观众对剧中的戏曲元素印象最深,比如卢生凿山引水成功后,女演员用“水秀舞”来表现河水澎湃的景象,还有通过“勾脸”表现卢生的年龄等。从观众观剧后的反应看,他们对于这些传统的元素理解起来并不难。
卢生不如意引共鸣
卢生进入梦中,本为去实现自己的志向,但他在梦中的经历是无法预知的,正如人生的变化无常。他先是娶妻崔氏,后高中状元,历经边疆战乱……升为宰相,后被同僚报复贬到越南,沉冤得雪封为燕国公后,妻妾成群,儿女满堂。卢生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,最后想要的却只是一口黄粱米饭。无论是在梦里梦外,“叹生平,无运道。家贫窘,年纪小”的唱词贯穿始终,每当这段唱词响起时,卢生不如意的心理状态便显露出来。
在调查问卷中,有45%的观众对“卢生欲还乡而不能”的段落最有感触。此时的卢生官至“燕国公”,已经位极人臣,这本该是卢生最如意的时刻,但卢生三次高呼“臣年事已高,请求告老还乡,吃一口黄粱米饭”,皇帝却并不批准,最后死在安乐椅中。演出结束后,有观众说:“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卢生,都觉得现在的生活不如意,可是梦想中的生活就一定如意吗?”此外,结局的处理也很巧妙,卢生梦醒后吃完饭却发现梦中的崔氏站在眼前,令人浮想联翩。
■导演专访
黄盈:我为何要拍新国剧
“这个戏本来是为参加法国的阿维尼翁戏剧节准备的,当时运用了余上沅先生的一句话:这是中国人用中国的材料演给世界看的戏。在不经意间实现了我的一个梦想。”黄盈接受采访时表示,他在上中戏之前就对“国剧运动”很感兴趣,为此还收集了不少资料。他说:“当初余上沅等前辈提倡国剧运动的时候,正值中国社会最动荡的年代,客观条件不具备。现在中国社会安定繁荣,我们做戏剧的要有这个担当。现在我们的价值观受到了西方的冲击,更需要从传统中找到我们的血脉。”
谈到“新国剧系列”的商业前景,黄盈说:“现在人们可能更习惯美国大片、英式下午茶。话剧观众喜欢看‘麻辣火锅’式的戏也无可厚非,但如果请观众来品尝一杯好茶也未尝不可。从目前正乙祠售票的情况看,观众对于把米用清水淘干净后,蒸出的一锅黄粱米饭还是很感兴趣的。”当记者问及下一部新国剧的打算时,黄盈称题材还会从中国传统的故事中选取,但形式还没确定。他说:“《黄粱一梦》的演员穿戏曲服装,没准下部戏就改穿西服了,形式不重要,重要的是内在的东西被观众认可。”
■观剧快评
这部戏由浅入深很适合外国人观看,很好的糅合了戏曲、舞蹈、话剧的表演形式,是一部理想的小成本话剧。演员表演很到位,唱腔及肢体语言也演绎出了年龄跨度。此外,即使对熟知故事的国人来说也颇有感触,导演希望借此剧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。这种思索穿越古今中外,人生生老病死循环往复,卢生梦醒同时意味着新卢生的诞生。
“士”这个阶层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,大部分人能够温饱,家境虽贫但有“良田五亩”,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:卢生渴望“如意”,但须知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,纵使娶妻纳妾、加官晋爵,但无奈人生已经老去,竟为五斗米而折腰一生。